※蘇軾〈東府雨中別子由〉延伸二創 ※這裡只有清水、清水、清水
夜雨綿綿,你還否記得我們的約定?
對床悠悠,早印在心底的,怎會忘?
晚來突然的驟雨,啪達啪達的,砸在木製的窗櫺上,雨水順著雕欄滑下,嘩啦嘩啦地在地上匯流成一條小溪。早就暗下來的天少了月光的照映,顯得更為陰暗,卻不減那房裡一明一滅、巍巍顫顫的燭光。
險些被窗外的雨水砸得滿懷,將窗掩上後,蘇軾甩了甩袖上的水珠,回過身來望著案前燭下讀書的弟弟。
案前蘇轍聽見聲響,抬起好看的眉眼,望了燭前站著的哥哥一眼後,微一蹙眉,扯起嘴角輕哂:「瞧你,滿臉的水,到哪兒玩去了?」
聽見蘇轍言裡的促狹,蘇軾抹了一把臉,將袖子攏了攏,「不說你不知道,那東邊的小溪裡魚蝦多著,幾個撲騰就濺得我滿身濕。」帶著玩鬧的語氣在對桌坐了下來,那笑嘻嘻的嘴臉惹得蘇轍又一陣輕笑。
「不說笑了。子瞻,你瞧瞧這首詩,」止住了玩笑話,蘇轍翻起書來,將其攤於燭下與蘇軾同看。
「余辭郡符去,爾為外事牽。寧知風雪夜,復此對床眠……」
蘇軾執起書來,朗朗誦道,眉宇間神采飛揚,透出其爽朗自在的性格。一首詩被他朗得侃侃跌宕、振振激昂,一邊聽不下去的蘇轍輕推了他一把,頂著一臉的埋怨,使得蘇軾停了下。
「怎麼啦?這麼憋屈?」放下書本,蘇軾問道。
「哪兒來的長江滾滾,好好一首感時詩被你念得浩浩然然,替它抱屈啊!」蘇轍沒好氣地把書奪了過來,氣鼓鼓的樣子令蘇軾不覺笑了出來。
伸出食指頂了頂蘇轍的額頭,蘇軾開口道:「閒適沒甚麼不好,我也很贊同。」語一出便見對方神色舒緩,蘇軾便曉得自己沒說錯,復又問道:「甚麼事情說給我聽聽?」
蘇轍抿了抿唇,神色黯了下:「只是覺著,汲汲營營何時了?進士做官固然成就一番事業,然謀得了一官半職那又如何?此生若只能這樣度過,那還不如學作陶潛,隱山遁林。」
蘇軾聽了點了點頭,「同意,隱山遁林,不也閒適?難得子由有這麼一番領悟。」此話一出又惹蘇轍一記白眼,沒好氣地闔起了書,翻起一邊的宣紙沾墨寫起字來。
外頭雨聲稍緩,滴滴答答的聲音在靜謐的夜中顯得響亮,屋內紙張翻覆的沙沙作響,更添一番夜中讀書的寧靜氣氛。
「子由,咱們約誓,」蘇軾突然開口道,雙肘抵在桌案上,揚起那副玩世不恭的笑臉,蘇轍對他那沒來由的話只微微揚起眉,一如往昔同意便不多作表態。
「作官職畢,隱居山林。」
八字一出,令他微微側過頭,只見燭下那神采奕奕更富自信的臉龐,蘇轍順了順眼眉,寬心地一笑:
「與君約誓,絕不言悔。」
庭下梧桐樹,三年三見汝。
前年適汝陰,見汝鳴秋雨。
去年秋雨時,我自廣陵歸。
今年中山去,白首歸無期。
客去莫嘆息,主人亦是客。
對床定悠悠,夜雨空蕭瑟。
起折梧桐枝,贈汝千裏行。
重來知健否,莫忘此時情。
蘇軾〈東府雨中別子由〉
-FIN-
§筆者後記§
恩...這個夜雨對床跟〈東府與中別子由〉的關係不大啦((不要自打嘴巴
但畢竟詩中有提到(蘇氏兄弟的詩中常常提到)
這首詩我一看到就感觸很深,所以才把他跟夜雨對床作結合
看完他們的生平就覺得這兩隻如果真的是一對那就是真正的虐戀啊啊啊啊
原諒我,他們真的感情好得不像兄弟